

隨著反詐影片《孤注一擲》的上映,詐騙話題再次引發熱議。來自中國信通院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90后竟是網絡電信詐騙受害人最集中的群體。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過往案例發現,針對青年人群體的各式新型騙局套路重重,讓不少原本有一定警惕性的人也中招了。進入九月,開學季疊加求職季,這屆年輕人有哪些容易陷入的騙局?又有哪些反詐經驗?這份防騙錦囊,你可得收好了。
年輕人警惕性夠高了?90后受騙比例最高
這屆年輕人,聽說和網絡詐騙騙子杠上了。近期,微博上微博錢包@后浪搞錢課堂發起的#你是什么反詐人格 的話題引發大量討論,不少年輕人分享了自己應對詐騙的經驗和招數。有網友稱“接到陌生電話察覺不正常,要第一時間斷掉”,也有網友認為自己是謹慎型反詐人格,“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語、花言巧語,我都不會輕易相信?!?/p>
看起來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警惕性很高,騙局套路簡單,但近年來有多項調研數據顯示,年輕人群體正是電信詐騙的高發人群。
Step1 騙子告訴受害者 退款需要上傳授信證明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新形勢下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20年)》顯示,90后成了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受騙對象,占比達63.7%,數量超過其他年齡段人數總和。上海市反詐中心發布的《反詐白皮書》顯示,當地電詐受害者平均被騙年齡為31.5歲。多地公安發布的數據中,電信詐騙的受害者六成為90后、00后。
從案件類型來看,刷單返利類依然是發案率最高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公安部今年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檢法、虛假征信等10種常見詐騙類型發案占比近80%。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案率最高,占發案的三分之一左右,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造成損失的金額最大,占造成損失金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層層偽裝誘導,兜里沒錢也能騙
就如電影《孤注一擲》中呈現的那樣,電信詐騙離你我,也許比想象中更近。
“真的防不勝防!我以為我已經足夠警惕了,但還是被套路了?!睆V東某大學的一位博士在讀研究生小馬向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復盤他被騙的經歷,“本來兜里就沒錢,還背上了貸款?!?/p>
8月中旬的某天下午,他已經熬了幾個大夜正在做課題文獻綜述,突然接到陌生來電。對方稱自己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工作人員”,“緊急”通知小馬:“您有一個校園貸賬戶是否需要注銷一下,否則將會影響您的個人征信?!辈栃●R是否有京東白條、螞蟻花唄賬戶,小馬表示確實有,但產生了警惕心。對方隨即引導小馬去App上查看校園賬戶,發現確實有,并且無法自主操作關閉,小馬當時就慌了,逐漸相信騙子的說辭。騙子不僅有小馬完整的身份信息,甚至還給他發送過來帶有“國家反詐中心”字樣的身份驗證信息短信,讓小馬更加相信對方。但實際上,這些短信都是偽造的。之后,小馬跟隨騙子指引,下載了一個操作界面語言為英文的在線會議軟件,按了一個按鈕繼續與對方通話,這一步操作后,小馬后面在手機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被共享給了騙子。
小馬接到的騙子偽造的身份驗證短信
騙子以關閉賬戶為由,要求小馬“過一遍流水”,“您的流水要達到萬元才有注銷資格,您提現后轉入官方指定賬戶即可?!毙●R表示自己沒有現金,結果在騙子的引導下,小馬分別從自己的花唄和多張信用卡中套取了數萬元,分次轉入對方的賬戶。
騙子套路千萬條,各方合力見招拆招
就像小馬一樣,年輕人群體大部分人受過良好教育,接觸網絡的時間較早,信息獲取渠道豐富,但面對精心設計的網絡騙局,仍缺乏足夠的警惕和辨識能力。
為何年輕人依然容易受騙?新浪數科反詐專家告訴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年輕人易被騙主要是由于新型詐騙方式增多,網絡詐騙手法在不斷更新換代。其次,部分年輕人涉世不深,缺乏社會經驗,年輕人比較注重自己的個人征信信息,擔心產生征信污點會影響個人將來貸款,這樣的心理會被騙子利用。
與詐騙團隊展開攻防戰,社會各界力量都在防騙反詐上不遺余力。在廣州,開學季一來,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小谷圍派出所民警們就忙著開展開學季反詐宣傳,該所下轄的廣州大學城有10所高校,共計師生18萬余人。為了將反詐宣傳觸達每個學生,社區民警與各學校加強溝通,組建了“學生工作安全群”。同時,派出所還聯合學校共建專職宣防隊,聯合老師、班干,每周開展反詐科普課堂活動。據了解,近兩年來,小谷圍派出所已經開展反詐宣講2364余場次,見面勸阻7100人次,很好地守護了師生的“錢袋子”。
除了線下,線上平臺也在反詐領域持續投入。在反詐鏈路中,一些互聯網平臺的事中攔截也在默默發揮作用。據了解,微博錢包·借錢平臺日常會基于當下詐騙典型場景和平臺歷史數據,對用戶進行全面風險監測,對搜集到的風險情報線索快速響應并進行分析,排查定位電詐風險點。針對典型詐騙場景如兼職刷單、門票退款、注銷學生賬戶等,通過自主開發的“神荼”反詐風險防范系統,建設反詐預警、反詐情報、反詐策略、反詐模型等體系模塊,搭配AI反詐叫醒服務,形成完整的反詐體系閉環。同時,平臺也會對重點疑似欺詐用戶進行人工一對一溝通和干預,降低用戶被欺詐風險。
Step2 引導進行授信操作
今年暑假,平臺就攔截到了一位受騙者。受騙用戶小花告訴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她就是在某社交平臺引流的兼職群里面受騙的。據她回憶,群主一開始帶著她做了不少兼職任務,也薅到了一些羊毛,賺了一點小錢。后來群主(騙子)私聊她,讓她幫忙購買迪士尼的門票刷單,并表示先購買門票,完成量之后就可以退款。但當她點擊對方發來鏈接真金白銀完成門票購買后,卻被告知退款需要銀行卡流水。隨后的操作,就跟小馬遭遇的如出一轍,小花也被引導下載了會議軟件,并被誘導著去微博借錢平臺借錢。不過,小花的這筆申請觸發了微博借錢平臺的反詐策略,微博借錢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電話回訪審核詢問借錢緣由。騙子本試圖教會小花應對微博借錢電話審核的話術,但小花在電話中猶豫的表現讓電審工作人員意識到她被騙了,在工作人員的勸阻下,小花最終沒有按照騙子要求進行借錢操作,避免了更大損失。
Step3 引導借款
目前,微博借錢平臺的智能反欺詐系統平均每天識別涉詐異常行為超過100件,累計進行反詐提醒教育5.9萬人,識別并阻斷被電詐用戶1.5萬人,避免用戶損失超過1億元。
反詐錦囊:這些公式要牢記
新型詐騙如此多變,年輕人如何掌握防騙妙計?參考各地公安反詐中心,我們總結了一份反詐公式,特此送上開學季反詐錦囊:
1.某平臺/銀行客服+關閉貸款賬戶+轉錢=詐騙
2.兼職做任務+墊付資金=詐騙
3.網絡貸款+交錢=詐騙
4.網戀交友+投資賺錢=詐騙
5.百萬保險自動扣費+下載可疑App=詐騙
6.網購客服+主動賠償=詐騙
7.陌生App+投資理財=詐騙
8.“你犯事兒了”+安全賬戶=詐騙
9.培訓班退費+手續費對沖=詐騙
10.冒充熟人+機票改簽=詐騙
假如真的不幸中招了,記得以下的補救措施,盡可能減少損失。
一,第一時間撥打報警電話110
撥打110報案后,民警會立馬采取措施止付,防止報警人財產損失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電話報警后,報警人還需盡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進行筆錄,案件才能進一步開展偵查。
二,凍結詐騙賬號阻止對方將錢轉移
匯款后一旦發現自己被騙了,可在第一時間撥打銀聯專線95516請求幫助。為防止騙子用網上銀行轉賬,可及時登錄相關賬號所屬的網上銀行,登錄時輸入目標賬號(騙子的賬號),密碼連續輸錯3次,該賬號網銀將被鎖定24小時。
三,準確記錄騙子賬號賬戶相關信息
保存好匯款或轉賬的憑證,如:在ATM機轉賬的憑條、微信、支付寶轉賬的截圖。一定要清楚保留本人及對方的完整賬號。
相關推薦
9月27日,攀鋼集團成都攀成鋼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虎,注冊資本51.6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土地整治服務、園區管理服務、計量技術服務、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供電業務、建設工程施工等。股權全景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鞍鋼集團旗下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