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試120天+面試3天,價格88.8萬,如果筆試不過/面試不過,退60萬?!?/span>
近日,有網友在多個社交平臺上爆料稱,中公教育推出了這樣的“筆面高端定制”課程,并附宣傳海報。海報顯示,中公教育“高端定制課”的特色為“一人一策,一對一報崗指導,一對一針對性教學,一對一個性化服務,一對一專業化指導,個性化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這一課程,中公教育官方客服對媒體回應稱,“沒有這個情況”。不過中公教育吉林總部工作人員在回應媒體時卻稱,海報內容屬實。
是否屬實尚且不論,但這一消息的躥紅,卻把中公教育的退費難的問題拉到公眾面前。有網友表示,“中公欠費是出了名的”“沒想到,退費不紅,這個紅了”。
成也“不過包退”,失也“不過包退”
前不久,中公教育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報顯示,今年1-3月,其實現營收8.89億元,歸母2430.28萬元,同比增長105.24%,實現扭虧。
但拉長時間線來看,自2019年上市以來,中公教育歷年(2019-2022)Q1的營收分別為13.12億元、12.3億元、20.52億元以及12.13億元。
按照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的說法,今年2月份,公司的教學及運營已全面正常,傳統業務得到恢復。然而在走出疫情三年的陰霾后,公司最新一季的營收不升反降,首次跌破10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6.73%。
據了解,這主要是公司調整產品結構,高退費協議班型占比大幅降低,轉型為以提升實收班課程占比的收款模式,從而使銷售商品現金減少所致。
所謂高退費協議班,也即“保過協議班”,不過包退。此前中公教育能迅速搶占市場,吸引眾多公考領域考生的目光,主要在于不過包退這一“殺手锏”。
公開資料顯示,協議班模式一度為中公教育貢獻了約75%的收入,除了公務員考試,中公教育在事業單位考試、教師招錄考試及其他考試科目中大面積地使用協議班。
而為刺激招生量,中公教育還曾推出了一項更為激進的市場推廣模式——以理享學為主的學員貸。這一模式與常見的按月分期的教育貸不同,理享學讓學員“0元入學”,為學員承擔貸款利息,學員考試通過才需要還款,不通過則由中公教育償還貸款。同樣是“不過包退”。
迅速跑馬圈地后,2019年2月,中公教育借殼亞夏汽車登陸A股,成為公考培訓第一股。在2021年2月,中公教育迎來最高光時刻,市值飆升至2600多億元,放眼整個教育培訓領域,也是首屈一指的角色。
李永新一時也風光無限。2021年3月,他為北大捐款10億元,成為北大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在這之前,他已經給北大捐了1億多。在捐款儀式上他還豪言:“將來第一個100億元也要捐給北大?!?/span>
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讓中公教育相當于擁有了大筆無息貸款。中公教育拿出相當一部分用來理財賺取可觀利潤。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中公教育的理財類資產占資產總額始終在20%以上,最高曾達到70%。
此外,與很多教培機構租賃場地不同的是,中公教育還直接大手筆花錢買地。在上市后,公司先后在濟南、撫順、西安和北京的昌平區及懷柔區等多地置辦土地、房產,用于建設自己的學習及辦公場所。其中,僅昌平一地塊,中公教育就耗費了30.05億元。
但成也“不過包退”,失也“不過包退”。2019年和2020年,中公教育退費率分別為44.14%、46.54%,退費金額分別為74.2億、100.1億,但到了2021年,退費率飆升至68.46%,退費也高達153億元。而采用學員貸模式的退費率更高,根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退費率分別為 68.46%、73.06%、82.94%。
原因在于,疫情期間,就業形勢變得嚴峻,不少人選擇考研繼續學業,或者考公尋求一個“鐵飯碗”。而在考研考公招錄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如果協議班高退費班次占比過高,就很容易產生高退費率。
特別是使用學員貸的學員,未必對考研考公抱有多大熱情,但中公教育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免費打醬油的機會。再疊加疫情反復,中公教育不得不線上開展培訓,以及考試時間的不確定性,都提高了退費的幾率。
反映到業績上,則是營收持續下滑。根據財報,中公教育2021年營收69.12億元,較2020年的112.02億元下降了38.3%;2022年營收為48.25億元,同比減少30.2%。
從市值上看,截至5月12日收盤,中公教育的總市值僅剩341.67億元,不及最高時的一個零頭。
退費成老大難,分期退也卡殼
較高的退費率,壓得中公教育喘不過氣來。
根據2023年一季度報,中公教育賬上流動負債合計為69.69億元,其中合同負債為35.91億元,主要為協議班的培訓預收費。
與此同時,中公教育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05億元,且資產負債率超過了90%。
這意味著,在巨額短期負債壓力之下,中公教育采取了合同大量違約等方式來緩解現金流壓力。
在黑貓投訴上,有關中公教育的投訴高達近10萬條,不少要求盡快退款。
有重慶的學員表示,其在2022年6月份報名參加了中公教育面試培訓班,簽協議稱面試不過一次性退費。后來因面試未成功,該網友在10月提交了退費申請。
直到12月,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告知,受疫情影響,需要分10期退款,并承諾每個月會按時打款。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名學員只得接受。
在當月15日,他收到了第一期打款;接著在今年1月16日,收到了第二期打款?!叭缓?月份沒有打款,在我無數次催促的情況下,才在3月8日打了第三期款?!敝?,他未再收到打款。
期間,他去當地中公教育培訓機構詢問,也沒有得到確切回復?!拔覀円呀浲饬朔?0期,那么就應該按時打款,目前差不多5個月了,才得到3期,難道要一直拖延嗎?”
圖/用戶提供截圖
來自廣東的學員“胡胡”,于2021年12月與中公教育珠海分公司簽訂廣東省考培訓協議,協議承諾若她滿足相關退費條件,并未通過省考筆試,則可以全額(44100元)退款。同時承諾在其提交完整退費手續材料,經核實材料真實且符合退費條件后,30-45個工作日內,中公教育將退費金額支付到她的銀行賬戶。
圖/用戶提供截圖
因去年廣東省考一直延后,到6月才最終確定了面試名單,沒有通過筆試的胡胡沒能進入面試環節。胡胡表示,當時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員稱,可以提交退費資料走流程退款,但自她提交之后,退款進展非常緩慢,至今仍有一萬多元的退款沒有到位。
而有的學員則稱,在申請退費后,一分錢也沒收到。
或許是為了穩定學員情緒,去年11月,中公教育對外公布了一封“保證書”,“保證書”上承諾如未履行打款的約定,則出售石家莊一處地,所獲資金將優先用于河北學員費用返還。
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退費辦法。根據《財經》報道,有知情人透露,或與2021年起地產行業的強監管密切相關,中公教育在北京昌平和懷柔的兩處地產投資進展不如預期。既然如此,何不賣地退費?
此外,中公教育還通過大股東的無償借款補充現金流。一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控股股東對公司的借款金額為19.56億元。在去年11月-12月,大股東先后兩次向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無息、無擔保借款合同,總計金額不超過20億元。這都是為了解決去年以來的退費擠兌危機。
小結
前文中提到,一季度,在大幅降低高退費協議班型后,中公教育的營業收入同比大幅減少。而且經營活動現金流從去年同期的凈流入,變為凈流出4.94億元。
另外,一季度扭虧也主要是降本增效的結果。報告期內,營業總成本為8.65億元,同比去年降幅超過50%,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相比去年同期也均大幅下降,其中銷售費用為1.89億,相比去年同期的3.96億減少52.26%,而管理費用從3.2億下降到1.43億,同比減少55.36%。
這意味著,中公教育仍未能找到一條擺脫“不過包退”的新路子。
那么,回到“起點”的中公教育,還有競爭力嗎?
相關推薦
9月27日,攀鋼集團成都攀成鋼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虎,注冊資本51.6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含土地整治服務、園區管理服務、計量技術服務、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供電業務、建設工程施工等。股權全景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鞍鋼集團旗下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