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芳芳
2022年12月31日,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亞科技”)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開啟深交所創業板IPO之旅。
此時距離環亞科技首次遞交上市輔導備案申請資料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
在這一年里,廣東監管局挖掘到了環亞科技有關銷售返利、資金占用、親屬關聯銷售的種種財務內控問題。IPO進程究竟能否順利推進,恐怕還需時間進一步驗證。
凈利潤連年下滑,輕研發重營銷
環亞科技創立于2006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美容化妝品企業,產品涵蓋護膚、洗護發、身體護理、精油等領域,覆蓋日化專營店、商場超市、百貨專柜、單品牌店、化妝品零售連鎖店以及電子商務等營銷網絡?!懊滥w寶”、“滋源”、“法蘭琳卡”、“幽雅”等均是其旗下品牌。
這些品牌如今說起來或許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在2015年-2018年,美膚寶、滋源等品牌均是天貓美妝店鋪的銷售額領先品牌。2015年前后,法蘭琳卡的廣告更是陸續進入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快樂大本營》以及CCTV-8《黃金強檔》劇場等地方,風光一時無兩。
然而,在招股書可見的2019年以來,公司業績尤其是凈利潤水平卻每況愈下。數據顯示,2019-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9.41億元、19.88億元、21.57億元、9.86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04億元、2.41億元、1.87億元、1.37億元。
業績水平表現不佳,也與主力品牌的營收縮水相關。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上半年,滋源營收占比分別為40.31%、39.25%、39.20%、39.65%;美膚寶營收占比分別為31.37%、26.07%、26.48%、27.21%;法蘭琳卡營收占比分別為20.33%、19.08%、18.41%與15.39%??梢钥闯?,近三年半時間以來,三大品牌營收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水。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憑借大手筆營銷投入,環亞科技打響了知名度,盡管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表現不佳,但營銷勢頭絲毫未收斂,因此營銷反噬盈利能力也是意料之中。招股書顯示,在2019-2021年,環亞科技形象代言費分別高達5222.21萬元、2886.71萬元、5032.82萬元,并相繼簽下了李棟旭、胡一天、毛曉彤、楊洋等當紅明星。
尤其是在2021年,公司主要對當年簽約藝人吳亦凡代言費進行全部確認,導致當年營銷投入幾乎與疫情前水平相當。而2022年上半年形象代言費驟降至130.2萬元,不知是否受到該藝人刑事犯罪負面新聞影響,因此在投入上有所收斂。
與時下眾多化妝品企業類似,環亞科技也不可避免落入“輕研發、重營銷”的俗套之中。報告期內,環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5819.05萬元、5734.57萬元、6489.27萬元3327.52萬元,占據營收比例分別為3.00%、2.88%、3.01%和3.37%。而同期銷售費用占比則分別高達42.36%、44.23%、46.76%及41.70%。
顯而易見,盡管在營銷投入上十分慷慨,環亞科技卻并不愿對研發費用多做投入。在這種平均研發占比僅在3%左右徘徊情況下,旗下產品逐漸被市場所遺忘,恐怕是再多營銷投入也挽救不回的僵局。
毛利率直逼70%,創始人突擊分紅
市場越廣闊,競爭也就愈發激烈,這一點在美妝行業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公開信息顯示,到2026年,中國美妝及個護行業規模將增長至8177.27億元,2022年-2026年行業復合增長率將攀升至7.32%。截至目前,中國國內護膚品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為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資生堂和百雀羚,前五企業已經牢牢控制住國內護膚品市場的大半江山,頭部效應明顯。
而環亞科技在國內護膚品市場所占份額僅0.90%,本土企業排第8位。
雖然在本土企業排名靠前,但環亞科技的市場份額實在是過于低下。從行業競爭力的角度分析,企業想要持續成長和提升盈利能力,恐怕還需繼續努力。然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環亞科技共有研發人員共134人,占員工總數的8.82%;有核心技術人員4人,占員工總數的0.26%。
盡管如此,環亞科技依舊擁有化妝品行業常見的高毛利率。招股書顯示,環亞科技2019-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64.11%、65.29%、64.84%及65.42%。
具體來看,護膚類產品毛利率分別為 65.48%、66.08%、65.33%及 66.82%,護膚品中又以防曬產品毛利率最高,2022年上半年達到74.82%。個人護理類產品毛利率分別為 66.86%、66.40%、66.71%及 66.92%,個人護理類產品中護發素毛利率最高,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為70.4%。
整體逼近70%的毛利率,證明環亞科技還是擁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只不過被高昂的銷售費用所拖累,財務報表顯得并不是太好看。如果只是這樣,環亞科技還算得上是一家業績和盈利有所保障的化妝品企業,然而事實真相并不僅僅如此。
早在2019年,環亞科技就向全體股東分派現金股利2億元,相當于當期凈利潤2.04億元只留下一個“零頭”;2020年,環亞科技再向全體股東分派現金股利1.6億元,這次較為“收斂”,只拿走了當期利潤的66.39%;2021年,環亞科技又向全體股東分派現金股利3.5億元,而當期凈利潤僅有1.87億元,相當于頭兩年較為克制的分紅,在第三年里被要了個夠本。
也就是說,三年時間里,環亞科技累計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7.1億元,不僅拿走三年全部凈利潤,公司還得倒賠0.78億元。這“全體股東”究竟又是何許人也?為何令環亞科技如此不惜代價瘋狂分紅?
招股書顯示,環亞科技的股權架構十分簡單,由香港環亞(持股98.36%)和云亞投資(持股1.64%)兩部分組成。其中香港環亞由創始人胡興國持股2%、吳知情(胡興國配偶)持股98%,此外,胡根華(胡興國之子)又在云亞投資持股77.39%。相當于實控人胡興國、吳知情、胡根華合計控制公司98.36%的股權表決權。
真相大白,這三年累計7.1億元的分紅,相當于6.98億元全數落進了胡興國一家三口的囊中。
親屬瘋狂加盟經銷商,財務內控一筆“糊涂賬”
除了密集為家族分紅,胡興國可謂做到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對待親友也是十分慷慨。
招股書顯示,胡興國妹妹之子涂德峰作為溫州禾耀實控人,作為環亞科技在電商渠道的經銷商,在拼多多、京東等網絡平臺銷售公司美膚寶 MEIFUBAO、滋源 SEEYOUNG 等品牌產品。報告期內環亞科技向溫州禾耀及關聯方之間的銷售金額分別達到8.83萬元、143.39萬元、408.20萬元和303.57萬元。
此外,胡興國之妹胡曉亮,作為濟南美尚實控人,也是環亞科技旗下即肽 GITTAMY、滋源 SEEYOUNG 等品牌產品在山東地區經銷商。報告期內環亞科技與濟南美尚之間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達到234.07萬元、117.96萬元、327.30萬元和245.34萬元。
而胡興國之妹之女涂歡及其配偶劉濤為福州金卉芙實控人,正是環亞科技美膚寶 MEIFUBAO、滋源 SEEYOUNG 等品牌產品在福建地區的經銷商。報告期內環亞科技與福州金卉芙之間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達到670.50萬元、337.60萬元、297.64萬元和37.64萬元。
以上僅是胡興國家族隱身經銷商的“滄海一粟”。作為名副其實的“夫妻店”,盡管創始人是胡興國,但他的配偶吳知情卻是“一股獨大”,后者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均與環亞科技存在關聯關系。
除了親屬們作為經銷商在環亞科技背后分一杯羹,胡興國之子胡杰,胡興國之女胡俊,董事、副總經理孟飛等關聯方還存在對環亞科技資金占用情況。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上市輔導小組提出相關問題后,上述關聯方悉數歸還了占用資金。
除了財務賬面上的問題,環亞科技還曾因露天堆放污泥被處以1萬元罰款。招股書披露,2019年環亞科技開拓路分公司遭到環保處罰,同年4月1日,據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區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穗埔 環罰字[2019]036 號)顯示,環亞科技開拓路分公司因露天堆放污水站產生的污泥,被處以10000元罰款。
更加諷刺的是,三年大手筆分紅超7億元的環亞科技,卻在這10000元的“區區小錢”上摳摳縮縮。2019年11月7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分局出具《催告執行通知書》,環亞科技開拓路分公司因逾期未繳納罰款,被加處罰款10000元。直到2019 年11月15日,環亞科技開拓路分公司才終于向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區分局繳納20000元罰款。還清了這筆處罰金額。
而環亞科技的處罰內容還不止于此。2019年7月9日,據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黃埔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出具的稅務處罰決定書(穗埔稅一所罰〔2019〕150349)顯示,因環亞科技2019年7月申報所屬2018年1月至12月車船稅為非零申報,而申報期限應為2019年1月2日,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被處以罰款2000元。在大事上分毫不讓的環亞科技,總能在這些小事上栽下跟頭,或許對于胡興國和他背后的整個家族而言,這樣的損失的確是九牛一毛。
除此之外,網上公開投訴平臺上,有關上述品牌“使用后臉部過敏”、“洗面奶中有白色小蟲子”等投訴屢見不鮮,產品品質受到了極大考驗和挑戰。
結語:
一家將財務內控做得如此稀里糊涂的企業,究竟能否帶領員工沖向IPO之后的更高點?我們只知道,在環亞科技此次計劃募資的6.07億元中,有4.05億元用于品牌建設與推廣項目。這意味著,環亞科技的大手筆的營銷推廣仍未終結,股東大筆分紅或許也在不遠處。
相關推薦
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13日在京出席新聞發布會時透露,2020年11月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指導督促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1月13日,銀保監會以視頻形式召開2023年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加快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積極穩妥推進城商行、農信社風險化解,穩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鼓勵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對私募股權資管計劃分期繳付、擴募、費用列支、組合投資等規制進行一系列優化。